“千万不要”、“车子坐不下了。”立即响起了女生们的紧张声,妮娜无奈的道:“别逗他了。”又有男生们的笑声:“他是个书呆子。”、“邻居怎么坐你家的草坪?”开车的男生又喊道:“你可以带上你的书,或者画板什么都行”
“我说了别逗他。”
“哈哈哈”
在众人大笑之中,8v开动起来,往外面驶去。
妮娜,看来那又是个烂人啊。叶惟嗤的一声咧咧嘴,转了转手中的铅笔,继续全神投入那长方形里,添了几笔后忽然觉得不好,嘀咕道:“这样拍太近了,这里应该可以有更深的深度,那就不是正面的角度……”
想着,画着,充满着乐趣,也充满着挑战。
以术语来说,观众有两种看电影的方式,积极的和消极的。消极的观众纯粹观看影片的故事内容,很少关心和懂得欣赏影片的构图和镜头;积极的观众不仅享受故事和视听,还探讨影片更深的层面,构图,色彩,镜头运动,道具设置等所有这些信息。
它们不是初看或只看一次就可以全部看出来的,但正是它们让经典之所以为经典,经得住观众反复观看,每一次都会看到更多的精妙之处。
对于消极观众,其实什么导演在他们看来都分别不大,比如让库布里克、斯皮尔伯格、李安和他分别拿着日光小美女》的剧本各拍一部电影,他们只能看到同一个故事,一家人出发去参加选美比赛,路上发生了很多事,到达比赛现场,失败,回家。
而积极观众,会看到每个导演的魅力,不同的讲故事方式,不同的话。
试想一下,他们会拍成什么样子?
库布里克也许会用一种荒诞的形式主义,很多的深景深镜头,癫狂的华彩段落,发人深省的思想,像《发条橙》;斯皮尔伯格多半会遵从着商业手法和节奏,重点在于故事的乐趣,一切都刚刚好,像《幸福终点站》;李安会更注重角色们的内心刻画,也许就没什么激动人心的地方,温吞水的表现了一群人和一个社会,像《冰风暴》。
我?叶惟不知道,他对这个故事已经有了很好的感觉,对美术和摄制也有了把握,不过具体怎么去讲,还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,这也是必然的,片场和剪辑室才能出电影。要知道,李安不画分镜剧本
叶惟的风格?没人能轻易有风格,更没人能在电影做好之前就知道自己的风格,拍处女作要做的就是尽情撒泼,再看看自己的样子。
在漫漫的导演之路上,他有了一个很棒的开始,别人说他是天才,但决不能自己也这么认为,不断的努力,一点点的积累,才会过上些年头,发现自己已经成长到一个无法被击败的境界。
“多点呼吸空间吧,不对,似乎这段戏适合用一个长镜头?想想。”
9月2号,日光小美女》美术组的几位头头(艺术指导、布景师、道具师)和摄制组头头肖恩-毛瑞尔、彼得-赫勒一起来到了多伦多,他们不但要参加第一次创作会议,也要在这边开展一些工作。
明亮的小型会议室里,年轻的老大坐在方形会议桌的上方主位,另一端是“国王之手”赫勒,两边各坐着两位部门头头。
第一次会议通常只是谈谈概念,让大家的想法做一次初步的交流,做到心中有数,所以各方准备的文案材料往往很简单。
然而当众人拿到小老大分派下来的每人一份的导演原画的时候,厚厚的一大叠,他们都不由露出惊讶的脸色,这么多
“来不及着色了,你们将近着看吧。”叶惟做了个请的手势。
会议室一片寂静,他们只翻动了几下,就有点尴尬,因为相比之下,他们的准备等于没有准备。